柏林佛光山

20250317 人間佛教生活講座 柏林佛光人首次朝禮西安譯經大師

林佛光協會副會長唐雪峰分享朝禮西安譯經大師古剎

【人間社 普琳報導 / 尚燃攝影】

為推行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致力倡導的「人間佛教」,柏林佛光山自2025年3月起推出每月一次的「人間佛教生活講座」,首次開講於3月9日的光明燈法會後由柏林佛光協會副會長唐雪峰主講「跟我一起去朝聖系列之1」,有近60位華、德、印度裔人士朝禮西安古城,神遊鳩摩羅什、玄奘大師的譯經年代。

星雲大師曾開示「凡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之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柏林佛光山住持妙祥法師說明柏林協會主辦「人間佛教生活講座」,內容涵蓋文化、藝術、科學、保健等,只要是與人間佛教教義相符的,都歡迎參與和分享。

唐雪峰不僅擔任道場週六線上佛學課主講人,並從事博物館的義務解說,平日愛好旅行,常在回中國時探訪佛教各聖地,今日帶領大眾神遊西安(古長安),參訪與鳩摩羅什大師、玄奘大師有淵源的草堂寺、興教寺。

在說明佛教東傳的簡史後,先介紹供奉有鳩摩羅什大師舍利塔的草堂寺。大師出生於西域龜茲,歷經險難,西元401年抵長安,在潛心鑽研佛學多年後,將梵文經卷譯為漢文,譯作包含《法華經》、《維摩詰經》、《金剛經》等74部經卷;並在後秦姚興所建的逍遙園澄玄寺與草堂寺講經。

唐代的玄奘大師因有感各地佛理說法不一,渴望得到《瑜伽師地論》以解惑,公元629年毅然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今印度)求法;歷經千辛萬苦,17年後帶回657部佛經回到長安。在唐太宗大力支持下,同年6月開始譯經。玄奘大師依翻譯佛典與對經文的闡釋而開創「法相唯識宗」,學說深深影響了其他宗派。圓寂後初葬白鹿原,後遷葬少陵原,建靈骨塔於興教寺。

唐雪峰以豐富的照片詳盡解說兩位譯經大師生平,柏林佛光人如身臨其境,朝禮舍利塔、靈骨塔,並飽覽草堂寺、興教寺的殿堂莊嚴、石碑林立等。兩處寺院,因為駐錫法師的譯經著重點不同,令人感到完全不同的氣場;鳩摩羅什大師專注文字的優美側重意譯,草堂寺竹林間此起彼伏的啾啾鳥鳴,讓人感到生機與活潑;玄奘大師重視經典原義而彰顯直譯,興教寺在冬陽下,呈現更多的肅穆氣氛。

妙祥法師於結語時表示,每位擔任翻譯者側重點不同,翻譯的程度也相異,但感謝所有譯經大師及現代語文的翻譯者,都是在傳播佛說、人要、淨化及善美的理念。也感謝唐雪峰帶領大家憶念兩位譯經大師,並感謝現場擔任德文、英文同聲傳譯的青年義工王一帆和徐曉偲。

來自印度的物理學家Shyam分享聆聽講座感言,因有英文翻譯,讓他也能朝禮兩位譯經大師曾駐錫譯經的聖地,與古德心靈相會,是朝聖的真正含義。

柏林協會副會長徐曉偲表示,因與會大眾來自不同國家,德文或英文的翻譯需求特別大。感謝唐雪峰讓不同國籍,不同語言的人都能與法相會;亦因兩位譯經大師為法為教的奉獻而感動。第一次講座圓滿,希望不斷累積經驗,透過講座分享的方式,讓更多有緣人親近道場及深入人間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