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佛光山

20240624【柏林佛光山重建專題3】新道場建築特色 展現人間佛教真義

「天圓地方」,是建築師精心的設計,讓無情也能說法

【人間社 妙益、關琳美 柏林報導】

重建後的柏林佛光山,占地面積2744平方米,樓高3層,設有大雄寶殿、可作為禪修、展覽、會議、讀書會的自在堂、滴水坊、齋堂、客堂、教室、懷恩堂(功德堂)及辦公室等空間。每一個空間都是想到「給人方便」、「人要的」的實用與多元性,蘊含人間佛教深刻的意涵。

在整體空間規畫上,由歐洲佛光山總住持覺容法師綜合面積與功能較相近的巴黎佛光山,及維也納佛光山規畫經驗、管理優缺點,截長補短,讓柏林佛光山內建24小時通風系統,保持室內空氣及溼度的理想狀態。龐大的通風系統行走於各個吊頂內,並增加大殿兩側多功能長廊(風雨走廊),避免日晒及高溫,同時在大雄寶殿靠窗戶的一側增設藝廊,藝廊牆上加吊軌,可作為日後多功能的展示區。

●天圓地方 無情也能說法

走近柏林佛光山,首先吸引目光的是山門兩側,由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題「佛光普照三千界 法水長流五大洲」聯語,其上的字是在德國漢諾威手刻而成。來自義大利的白色大理石,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暖暖的光,引人入勝。

走入山門,抬頭便見鑲嵌在直線內的一個圓,此天圓的設計,無論春夏秋冬、歲歲年年、日日月月,光影變化讓人體會諸行無常,無常變化讓生命充滿無限希望。圓,有圓融之意,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將「圓」架起來的直線,寓意戒律,有了戒律,才能圓融。柏林佛光山住持妙祥法師回想剛看到設計圖時,對「天圓」未來的維護很有意見,等到外殼都完成時,才體會這正是全棟設計的精華之處。「天圓地方」,是建築師精心的設計,讓無情也能說法。

●風雨走廊 承襲大師善體人心

鏤空的圓頂,給人視覺享受,但存在雨雪天的不方便。為此,於主建築的右側內部,增加帶小型升降電梯的風雨走廊。而這樣的貼心設計,亦體現在佛光山總本山、佛陀紀念館、南京天隆寺等分院道場。因爲星雲大師總是囑咐要用風雨走廊將整個寺院串連起來,讓信徒不用擔心下雨、下雪等天氣變化。

建築外牆使用質地獨特的金黃色陶板,此種陶板是由德國NBK公司特製,品質優且不褪色。在陽光照射下,散發溫暖的光芒。設計師Nikolas曾在柏林就讀,將「柏林圍牆」概念植入外牆陶板的設計。陶板表面有6道凹槽,寓意「六度」。柏林知名的索尼中心(Sony Center),二戰前曾是繁華市中心、戰後荒廢多年,於德國統一後重新開發完成,其使用的外牆建材也是同款的陶板。

NBK公司在徵得佛光山的同意後,連同柏林佛光山外觀照片,發表〈亞洲傳統與現代融合〉一文,登上BBA建築雜誌。而繼NBK後,機電Bauer、Fischer;通風Martin & Schwender及外牆Bau-Fa-Tec公司,都陸續徵求道場的同意,以柏林佛光山作為他們內部及對外建築雜誌的最新工程代表。

●星雲大師一筆字 處處宣揚法音

推門進入柏林佛光山,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慈悲的觀音像以及身後的「十修歌」,而各個堂口名(大雄寶殿、自在堂、懷恩堂等),這些字或取材於星雲大師的一筆字墨寶,或出自於大師的字庫。得益於現代科技,這些作品先分成無數小部件,在法國雷射掃瞄打印完成,再由中文基礎為零的法國木工,依原件一絲不苟地拼接起來。光拼貼「十修歌」,就用了整整一天。走在寺裡各處,大師的一筆字也都在宣揚法音!

新道場戶外呈現的是生態城市規畫,由英國的楊威博士與夫婿黃俊完成設計初稿。楊威博士於2017年當選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不僅是唯一一位以設計師身分入選的院士,也是最年輕的院士之一。此園區有戶外庭院、舞台、兒童樂園(包括溜滑梯以及相當受歡迎的攀爬等),庭院內更種植了蘋果、李、杏和梨樹等,將生態與休憩功能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未來一個又一個生動的生命成長故事將在此園區開展。

●外牆大佛 給予無限想像

在面向戶外舞台的牆面上,藉用佛陀紀念館的大佛,繪成灰白二色的大佛像,接引著來來往往的人士。而沒有繪以五官的大佛像,反而為每個人「我心中的大佛像」,提供了多元的想像空間。大佛像以及道場其他外牆所用,都是德國自產的STO外牆漆。德國STO 是歐洲建築材料的第一大品牌,特別在建築隔熱節能系統及環保健康塗料和質感紋理塗料產品上均處於世界最先進的領導地位。

●金色心經 佛光山五大洲唯一

新柏林佛光山的基調以灰、白、大地色為主,淺灰色的地磚,看似貌不驚人,卻也是歷經了各種地磚,在室內室外的反覆比對才入選。外牆的金色陶板、大雄寶殿、自在堂、懷恩堂的金色佛像,以及五大洲佛光山唯一的金色一筆字《心經》,在淡雅基調的映襯下,更顯「金」彩熠熠。星雲大師的真知灼見,將建築融入周遭環境,所以建築體能夠和旁邊的山景、綠地等相互呼應。大師的理念也體現在新柏林佛光山的建築上。

若您來到柏林佛光山新道場,睜大眼睛的同時,請記得也打開您的心,細細體會、感受一磚一瓦、一景一物娓娓訴說的人間佛教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