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佛光山

20190922 柏林佛光山參訪豐收學會博物館

圖說:新豐收學會主席烏特澤瓦爾德黑格教授(Prof. Dr. Uta Seewald-Heeg)做細緻的講解。 圖/豐收學會博物館提供

【人間社記者 馬睿 德國薩克森安哈特州報導】

柏林佛光山《楞嚴經》讀書小組9月21日赴德國薩克森安哈特州的克滕小鎮參觀豐收學會博物館。新豐收學會主席烏特澤瓦爾德黑格教授(Prof. Dr. Uta Seewald-Heeg)做導覽解說。

1617年在德國魏瑪建立的豐收學會(Die Fruchtbringende Gesellschaft)亦稱棕櫚兄弟會,是德國最早與影響最深遠的語言學會。它以1583年在義大利佛羅倫薩誕生的麩糠協會(Accademia della Crusca)為藍本,結合文藝復興時期的研究院傳統與騎士團和兄弟會規章制度,招募貴族及學者階層中的名士建立團契,定期組織雅集活動。

在戰火頻仍的30年戰爭時期,該協會通過規範德語語言與推廣詩學豐富本國文化、進行教育改革;倡導國家在政治與宗教上的統一,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與和平穩定。至1680年學會關閉,已發展的890名會員中不乏德語語言學與詩學界的巨擘。馬丁.歐皮茨(Martin Opitz)、喬治.菲利普.哈斯多夫(Georg Philipp Harsdörffer)和尤斯圖斯.喬治.少提力尤斯(Justus Georg Schottelius)等巴洛克時期的著名詩人和學者均曾加入棕櫚兄弟會。

2007年,為了復興17世紀的語言學會傳統,新豐收學會在克滕皇宮重新建立,開設博物館並定期舉辦豐富多采的學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