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佛光山

2024年4月1日

【一片陽光】(節錄)
林徽音(1904-1955)

將午未午時候的陽光,澄黃的一片,由窗欞橫浸到室內,晶瑩地四處射。我望著太陽那湛明的體質,像要辨別它那交織絢爛的色澤,追逐它那不著痕跡流動。看它潔淨地映到書桌上時,我感到桌面上平鋪著一種恬靜,一種精神上的豪興,情趣上的閒逸;即或所謂「窗明几淨」,那裡默守著神秘的期待,漾開詩的氣氛。

我們既然無疑的珍惜文化,即尊重盤古到今種種的藝術──無論是抽象的思想的藝術,或是具體的駕馭天然材料另創的非天然形象,──則對於藝術所由來的淵源,那點點人的感覺,人的情感智慧(通稱人的情緒),又當如何的珍惜才算合理?

房間內有兩種豪侈的光常叫我的心緒緊張如同花開,趁著感覺的微風,深淺零亂於冷智的枝葉中間。一種是燭光,高高的台座,長垂的燭淚,熊熊紅焰當簾幕四下時各處光影掩映。那種閃爍明艷,雅有古意,明明是畫中景象,卻含有更多詩的成份。另一種便是這初春晌午的陽光,到時候有意無意的大片子灑落滿室,那些窗櫺欄板几案筆硯浴在光靄中,一時全成了靜物圖案;再有紅蕊細枝點綴幾處,室內更是輕香浮溢,

──選自《林徽音文集》

2024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