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佛光山

2024年12月19日

【觀書有感】
◎ 南宋‧朱熹(1130~1200)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選自《晦庵集》

【次韻擇之見路傍亂草有感】

世間無處不陽春,道路何曾困得人。
若向此中生厭斁①,不知何處可安身?

──選自《晦庵集》

【註】①斁:音「亦」。厭倦、討厭。

【敬恕齋銘】(節錄)
◎ 宋‧朱熹(1130~1200)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是行之,與物皆春。
內順於家,外同於邦。無小無大,罔時怨恫①。
為仁之功,曰此其極,敬哉恕哉,永永無斁。

【註】①無小無大,罔時怨恫:無論大小事,都沒有怨恨恐懼。

【知與行】(節錄)

知與行,工夫須著並到。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
者皆不可偏廢。
如人兩足相先後行,便會漸漸行得到。若一邊軟了,便一步也進不得。
然又須先知得,方行得。所以《大學》先說致知,《中庸》說知先於仁、勇,而孔子先說「知及之」。
然學問、慎思、明辨、力行,皆不可闕一。

──選自《朱子全書》

2024年12月19日